随着新版危废名录的出台,以及“十三五”期间大力发展环保产业,危废行业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。业界普遍认为,危废“黄金时代”已然吹响号角,未来5年危废处理行业高景气度有望延续。
危险废物处置—环保行业唯一处罚入刑的子版块
危废,即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弃物,主要包括化工、冶炼等制造业中产生的废酸、废碱、石棉废物、冶炼废物、废矿物油等。
危废管理是环保行业唯一处罚入刑的子版块。危废违法犯罪社会影响恶劣、民众反应激烈、舆论敏感性高,严重威胁人身生命安全与环境质量。因此,我国对危废界定执行名录管理制度,并执行全生命周期管理。
2013年“两高”司法解释出台,“3吨入刑”深入人心,开启了行业高速发展时期。根据南宫国际测算2016年我国危废产量或已达1.2亿吨,对应运营市场空间至少每年2100亿元。但由于工艺缺陷与执法困难,产能缺口达40%。
危废处置—敏感性极强的工业治污子行业
危废—环境危害不可小觑。危废非法处置可能带来的具体危害主要包括两方面具体危害包括:
1)环境危害,如腐蚀性、爆炸性;
2)人身危害,如致癌性、致畸变性、传染性、毒性、放射性等。
近年来我国已有多起危废违法处置事件,造成人身伤亡事故,刑法338条设置“污染环境罪”、339条设置“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;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;走私固体废物罪”,明确针对非法处置危废类行为。
产废特征:种类、行业及区域集中度高,产废主体长尾明显
我国危废50%为:废酸、废碱、石棉、冶炼渣
就危废的产废品类而言,2015年我国工业危险废物中,废酸、废碱、石棉废物与有色金属冶炼废物四项,合计占当年危废总量的53.7%。
其中,废碱623.0万吨,占15.7%;废酸571.2万吨,占14.4%;石棉废物549.2万吨,占13.8%;有色金属冶炼废物388.9万吨,占9.8%。
我国危废约50%来自:山东、青海、新疆、湖南、江苏
山东、青海、新疆、湖南、江苏危废产量占全国总量比例分别为19.1%、12.6%、8.3%、6.5%、6.4%。不同省份的产废类别与当地的产业结构息息相关。
我国危废约50%来自:化工、有色冶炼、采矿行业
就产废行业而言,危险废物来自国民经济的几乎所有行业,但化工、有色、采矿作为我国危废产量最大的三个行业,合计占总产量49%。
2015年,危废产量最大的四个行业分别为: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763.1万吨、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619.1万吨、非金属矿采选业548.5万吨、造纸和纸制品业506.1万吨,分别占工业危险废物产生量的19.2%、15.6%、13.8%和12.7%。
产废主体中长尾客户占比或高达50%我国危险废弃物的产废主体分布,具有极强的长尾效应,存在大量产废量较小的产废源。
行业格局:产能缺口长期存续,收储价格维持高位
我国危废产量持续提升,年产量或逾1亿吨由于危废产生量,受到企业实际生产状况与工艺过程影响,会产生显著波动,无法使用系数精确估算。并且涉及企业数量众多,统计难度大,近几年,我国危险废弃物总产量仍是未知数。
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,2016年,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统计产生量为5347.3万吨,同比大幅度增加34.5%。其中,以环保督查为代表的环保重拳执法举措,起着重要作用。
由于不同统计数据来源,存在统计口径与方法的差别,南宫国际通过建立三个主要统计口径之间的比例关系,并通过交叉比较,分析我国目前的产废特点与产废规模。
供需缺口显著,源自产能规模不足与结构错配
产能核准规模快速增长,但仍有近50%缺口资质规模快速提升:2006-2016年,我国危废行业的核准产能得到快速提升,全国危废处理产能CAGR约26%。
由2006年资质规模659万吨/年,提升至2016年,全国危废许可证2195份,规模达到6471万吨/年,其中资源化与无害化规模分别约为5109万吨/年和1208万吨/年(假设两者占比维持2015年水平)。
处置工艺日益完善:经过过去10多年危废行业的发展,工艺的品类与效果均得到快速进步。
一方面,在资源化方面,火法资源化工艺不断成熟,危废中重金属提取效果与工艺经济性显著改善。
另一方面,无害化中,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出现,化解了长期困扰行业的投产周期长、废渣产量大、单体产能过小、处置成本高等痛点。
仍有近6000万吨产能缺口:尽管危废产能的在规模与质量双方面快速提升,但较之南宫国际前文的测算,我国2016年危废实际产生量约1.2亿吨,产能缺口仍有46%,缺口规模约为5566万吨/年。
未来5年危废产能的继续提升势在必行,2017年12月22日环保部发布《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(修订草案)(征求意见稿)》,通过鼓励企业自建处置设施、废物再利用等方式消纳危废。
产能利用率仅25%:普遍产能错配&非法处置猖獗
2016年全国核准危废经营规模6471万吨,实际经营规模1629万吨,产能利用率仅25%,总体产能利用率仅25%,同比降低4pct。根据2015年数据,无害化与资源化工艺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43%与26%。
产能缺口预计仍存续5年以上,收储价格维持高位
2016-2017年中央环保督查与2018年环境税的开证,为行业带来了显著的边际改善,将催生危废的合法处置需求快速释放,同时由于水泥窑协同处置工艺的快速推广,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产能扩张慢问题。工艺与监管,限制危废处置行业快速发展的两大瓶颈,均出现突破性进展,危废处置的供需两旺格局将在2018年开启。
但由于目前我国危废处置产能缺口较大,在乐观与悲观假设下,预计危废的产能缺口将维持5~9年,因此危废处置费用维持高位的情况仍将延续5年以上。
因此,危废处置的运营型资产高盈利能力也将至少维持5年,并且由于微观层面地方政府对危废产能批复持审慎态度,产能的显著过剩难以出现。
产能缺口普遍存在,山东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尤为明显
根据对各省环保厅公布的,危废处置产能规模的最新统计数据,并与已披露的2015年各省危废产量比较。山东、青海、新疆、四川等产危废较多的省份仍有较为明显的处置产能缺口。
<p style="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 TEXT-ALIGN: justify; PADDING-BOTTOM: 0px; WIDOWS: 1; TEXT-TRANSFORM: none; BACKGROUND-COLOR: rgb(255,255,255); TEXT-INDENT: 0px; MARGIN: 0px 10px; MIN-HEIGHT: 1em; PADDING-LEFT: 0px; LETTER-SPACING: 0px; PADDING-RIGHT: 0px; FONT: 16px/2em 'Hiragino Sans GB', 'Microsoft YaHei', Arial, sans-serif; MAX-WIDTH: 100%; WORD-WRAP: brea